关于除夕的诗句大全 除夕的民间俗语有哪些?_关于除夕的古诗句
【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于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单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推出午门斩首】在戏剧舞台上,朝廷断案或朝议时有大臣触犯龙颜,常听到皇上推出午门斩首的台词。那么,真的是在午门前处决人犯吗?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正门,是很庄严神圣的地方,许多重要的礼仪都在这是举行。明清两代处斩过不少将军、大臣、亲王等人,而历史记载,明代是被斩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变处斩辅政八大臣中的肃顺等人,戊戌变法处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执行的。在当时封建的观念下,杀人被认为是凶事,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吉利的杀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宫室的。所以,自古以来,处斩人的地方不仅不在皇宫大内的门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是错误的。那这戏词就一点根据也没有吗?不过,在明代,如果官员因奏事或进谏触犯了皇帝,往往会被拿出午门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当廷杖责。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据明史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总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门外,廷杖大臣达五百多人次,死者众多。这大概就是推出午门斩首说法的流言吧。戏剧有艺术夸张的成分,看戏需要分析,分清虚构或真实。
【理发店的三色转灯理】发店是统一的三色标志,一般都有一个玻璃圆筒.里面绕着红蓝白三色相间,不断向上旋转的条形彩柱。这种标志,在全世界通用。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据说,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敌人追捕,跑到一家理发店躲藏。敌人追到理发店时,理发师傅们在敌人面前说东道西,巧妙机智地保护了那位革命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法国政府为了表彰理发店工人对革命的贡献,便在理发店门口装饰其象征法国国旗上红蓝白三色的彩柱。这是对理发店的最高奖赏,也是理发店的荣耀。后来世界各地的理发店认为这种彩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纷纷效仿。
【悬壶】悬壶听起来生疏,但在医院和医生那里却备受追捧,也经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写着悬壶济世的匾牌。其实,悬壶就是行医的代名词。它来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据记载:东汉时的费长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经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场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这个老翁卖药时会在自己的摊位前悬挂一个壶,等到散市的时候就跳人壶中。集市的人都没有看到他的这个举动,只有费长房正好在楼上看到了。于是他带着酒肉等礼物去拜访老翁。老翁见他心诚,就带他进入壶中。只见壶里别有洞天,玉堂严丽,酒甘肴盈,二人尽兴而出。后来,老翁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之人,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才受到责罚。现在对我的责罚期限满了,我就要离开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离开呢?费长房于是追随老者学道,经历了许多考验与磨难,学成后返乡,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土地神),成为一代名医。传说,他后来因为失去了护身符,而被众鬼斩杀。壶公与费长房的传说,令后世行医者神往不已,悬壶就因此成为行医的代称。因为壶与葫谐音,所以常以葫芦作为药铺的标志,也因此有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