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祝福短语 > 节日祝福

关于桥的俗语谚语大全_七夕节的谚语诗句俗语

2021-10-12节日祝福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民间传说这是每年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时刻。牛郎和织女的原型是天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颗星。以现在的观点看,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是天空中第十二亮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牛郎织女不愧为夜空中的一对闪耀伴侣,引得地上众生仰头观望。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东汉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后来演绎成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天上的仙女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美丽的云彩。勤劳善良的人间男子牛郎,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哥嫂度日。哥嫂对他十分刻薄,与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一天,织女和诸仙女到人间游戏,在小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织女也爱上了牛郎,于是织女没有回天庭而是嫁给了牛郎,并生了一双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人趁牛郎不在家时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后在老牛的帮助下,披上牛皮用扁担挑了两个小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一划,划出了一条波浪滚滚的银河,硬生生将牛郎和织女隔开。不过二人的忠贞爱情还是感动了上苍,王母娘娘也只得同意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可以相会。这天,会有无数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为他们搭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据说,七月初七这天,在地上看不见喜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因此,现代人将七夕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词,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种感情,语出《礼记礼运》,指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中医讲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总称。七情的变化,一般属于生理活动范围。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种欲望,《吕氏春秋贵生》对六欲作了解释,东汉高诱作了注释,认为所谓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进后,从佛家角度对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后来,人们把七情和六欲联系起来,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词话》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直到现在,七情六欲一词还经常被使用。

【七品芝麻官】今天,人们用七品芝麻官这个俗语,多指职位低权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得益于豫剧电影《唐知县审诰命》,著名豫剧喜剧大师牛得草把一个七品芝麻官演绎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在当时更是家喻户晓。何谓七品芝麻官?它原指旧时职位较低的县官。我国古代县级官制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国改为县,设长官为县令。特别是秦朝推行郡县制,这种模式,经过历朝演变,至清代,全国地方行政机构为省、道、府、县四级。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作了些调整,但仍保留了省、县建制,将道府改为地、市。清代的官以品论等级,最高为,最低为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同现在的正副职一样,县长为正处级,副县长为副处级。共有九品十八级。县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还有县丞、驿丞,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