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法家名言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10-11心情说说

【法家语录】圣明的君主不对无功之人施赏,也不会对无罪之人施罚。

法术关系论法与术在治国中均不可少,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认为申子之术、商君之法皆有缺失。

【法家语录】问话的人说:“申不害和商鞅,这两家的学说哪一家对治理国家更急需?”

韩非回答他说:“这是不能比较的。

人不吃饭,十天就会饿死;在极寒冷天气下,不穿衣服也会冻死。

若问衣和食哪一种对人更急需,则是缺一不可的,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

现在申不害提倡术而商鞅主张法。

所谓术,就是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按照名位责求实际功效,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

这是君主应该掌握的。

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

这是臣下应该遵循的。

君主没有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法,就会在下面闹乱子;所以术和法缺一不可,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法家语录】问话的人说:“只用术而不用法,或只用法而不用术,这样都不行,情形究竟如何呢?”韩非回答说:“申不害是韩昭侯的辅佐大臣,韩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另一个国家。

晋国的旧法没有废除,而韩国的新法又已公布;晋君的旧法令没有收回,而韩君的新法令又已下达。

申不害不专一地推行新法,不统一韩国的法令,奸邪的事就增多了。

所以奸人认为旧法前令对自己有利,就依照旧法前令行事;认为新法后令对自己有利,就依照新法后令行事;他们从旧法和新法的矛盾、前后政令的对立中取利,那么申不害即使频繁地让韩昭侯运用术,奸臣仍然有办法进行诡辩。

所以,申不害凭借兵力雄厚的强韩,经过17年的努力还没有成就霸业,就是因为君主虽然在上面用术,但没有在官吏中经常整顿法令,结果带来了害处。

商鞅治理秦国,设立告奸和连坐的制度来考察犯罪的实情,使什伍之家同受罪责,该厚赏就一定厚赏,该重罚就一定重罚。

因此秦国人民努力耕作,劳累了也不休息,追击敌人,再危险也不退却,结果使秦国国富民强,但是没用术来识别奸臣,那不过是用秦国的富强帮助群臣罢了。

等到秦孝公、商鞅死后,秦惠王继位,秦国的变法措施没有废除,而张仪把秦国的力量牺牲在逼迫韩、魏的事件上。

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甘茂把秦国的力量牺牲在与周打仗上。

武王死,秦昭襄王继位,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向东攻打齐国,经过5年,秦国没有增加一尺土地,而穰侯却增加了陶邑的封地。

应侯攻打韩国达8年之久,给他自己增加了汝南的封地。

打那以后,许多在秦国执政的人,都是应侯、穰侯一类的人物。

所以打了胜仗,大臣就尊贵起来;扩大地盘,就建立了私人的封地。

这是君主不能用术去了解奸邪的缘故。

商鞅纵然频繁地整顿法令,臣下反而利用了他变法的成果。

所以凭借强秦雄厚的实力,几十年还没有成就帝王霸业,就是因为官府虽然不断地整顿法令,但君主在上面不能用术,结果带来了害处。”

【法家语录】问话的人说:“君主使用申不害的术,而官府实行商鞅的法,这样可以吗?”

韩非回答说:“申不害的术不够完善,商鞅的法也不够完善。

申不害说:‘办事不超越自己的职权,越权的事即使知道了也不说。

’办事不超越职权范围,可以说是守职;知道了不说,这是不告发罪过。

君主用全国人的眼睛去看,所以没有比他看得更清楚的;用全国人的耳朵去听,所以没有比他听得更清楚的。

假如知道了都不告发,那么君主还靠什么来做自己的耳目呢?商鞅的法令规定:‘杀死一个敌人小头目,升爵一级,想做官的给年俸五十石的官;杀死两个敌人小头目的,升爵两级,想做官的给年俸一百石的官。

’官职和爵位的提升跟杀敌立功的多少是相当的。

如果有法令规定:‘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做医生或工匠。

’那么他房屋也盖不成,病也治不好。

工匠是有精巧手艺的,医生是会调药物的,如果用杀敌立功的人来干这些事,那就与他们的才能不相适应。

现在做官的人,要有智慧和才能;而杀敌立功的人,靠的是勇气和力量。

如果让靠勇气和力量的人去担任需要智慧和才能的官职,那就等于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当医生、T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