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经典句子

胡适还是鲁迅的读后感

2020-12-29经典句子

3,为什么鲁迅的文章那么多

鲁迅著作等身,洋洋洒洒好几百万字,在我看来,鲁迅的文章,至少有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具体而言,就是跟别人打笔战造成的。

有句话是树大招风,鲁迅跟当时的很多名人都有矛盾,比如胡适,章士钊,施蛰存,田汉,顾颉刚,高长虹。

他跟原来跟自己合作的太阳社有矛盾,跟曾经的左翼盟友——尤其是后来加入“国防文学”联盟的作家有矛盾,甚至跟自己的弟弟周作人也有很深的芥蒂。

跟鲁迅交战过的敌人,细细数来,不下百位。

文人的斗争与武夫的斗争不一样,他们不会舞刀弄枪,但是会舞文弄墨,利用白纸黑字,暗中骂人。

因为应战的需要,所以催生了很多作品,比如《且介亭杂文》与《华盖集》中的大部分作品。

同样因为迎战需要,也迫使鲁迅疯狂的学习,例如,他知道很多人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骂自己,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购买了很多德文的马克思原著,反复阅读。

所以说,鲁迅的成就,与他的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他身处一个黑暗的时代,身上扛着重重的压力,,而他又化压力为动力,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鲁迅。

4,鲁迅为什么会和周作人“兄弟失和”

这是我心头始终残留的疑云,看完这本书之后,这种感觉依然存在。

为什么昔日情同手足的兄弟到最后会成为敌人呢

为什么两个人终身不能和好呢

这本书的答案很笼统,它借鲁迅的一个朋友许寿裳的话,把责任归咎于周作人的老婆羽太信子。

大意是羽太信子性格不好,生活奢靡,鲁迅曾经看不惯,就说了她几次,她心怀怨恨,就向丈夫周作人作梗,诬陷鲁迅,结果导致了兄弟失和。

然而,我始终不大相信这个理由,假如仅仅是“作梗”“诬陷”,鲁迅难道不会向弟弟辩白么

他那么会写东西,写封辩白信费什么事

另外,周作人好歹也是个大文人,看他平常为人处世,称得上一个心胸开阔,豁达开明的人,他会因为哥哥对老婆有意见,说了她几句就一辈子不理么

故人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如果仅仅是以上原因,矛盾肯定不至于这么僵。

这个原因,当事人不解释,他人是很难知道真相。

我们只知道两兄弟失和是在1923年7月14日,鲁迅的日记里有早上一大家人还一起吃饭,晚上就各吃各的记载,周作人的分手信写得极有文采:“……大家都在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蔷薇色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读后感《《鲁迅三兄弟》读后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融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的院子里来。

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

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我们只知道鲁迅一气之下搬了家,后来回家搬东西的时候还遭到了作人夫妇的辱骂和打斗——鲁迅回书房搬书的时候,周作人一度飞书砸他,弄得他躲闪不及,狼狈不堪(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我们只知道,鲁迅死的时候,周作人也没有来看过他,至于两人为何有如此深仇大恨,真希望有学者能给个令人信服的回答。

5,对周作人的评价?人们都说周作人是个大文豪兼大汉奸,这本书也不例外。

我没有读过几篇周作人的文章,因此对他的文才不做评价,但是他的人品极好的。

三兄弟的母亲——鲁老太太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北京八道湾,跟他一起住,想必他对母亲也是极其孝敬的,要不他为什么不跟鲁迅,建人走呢

虽说鲁迅每年都会寄钱给母亲用,但是他人不在身边,大病小病不知道,吃喝拉撒管不着,这一点,作人功不可没。

此外,跟鲁迅的八面树敌不同,周作人跟身边的人的关系处理的很好,他跟很多人都合得来,也帮助了很多人,这其中包括很多鲁迅深恶痛绝的敌人。

这些人,在他落难以后给了他很多无私的帮助,可见周作人的人品还是极好的。

然而,他竟然做了汉奸,成了人人喊打的臭腐文人。

这与很多因素有关系。

一方面是家庭拖累,出走不方便。

的确,他上有古稀老母,下有自己妻儿,身边还拖了个周建人的妻儿,一家九口都是他一个人养着,要是贸然出走,很定非常苦难——这也是他跟很多人解释的理由。

但是我觉得,周作人不走,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性格的软弱。

首先,他没有鲁迅决绝的勇气,做事情不够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