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经典句子

胡适还是鲁迅的读后感

2020-12-29经典句子

其次,他架不住太太软硬兼施,他既肯为了老婆跟哥哥闹翻,也会为了老婆做其他的妥协。

再次,他对他的处境抱有侥幸的心理,他自己也说过“我又不是蔡元培那样的学者,也不是胡适那样的政治老手,我只是个会写点东西的人,会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或许,他也想“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或者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种种以上因素,造成了往后万劫不复的结果。

虽然他是个汉奸。

但是从心底上,我并不讨厌他。

他跟许多拿着刀枪杀人的汉奸不同,他没有杀过一个人,也没干过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

他最多不过是当了日伪政权下的教育总督和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做了好事,比如他保护了北大以及其他几所大学的财产,并使之有所改善,他保护了很多落在沦陷区的共产党,他最大的罪名——帮助日本人从事奴化教育,几年后事实上也证明了为中国人免费学习日语提供了便利。

此外,他本质上是个文人,他并不懂什么权术阴谋,也不好这口,他所好的唯有一支笔,一杯苦茶而已。

不管是以前的穷教员,还是后来的“身居高位”,他都过得十分清苦,一如其诗里所自比的“没有穿袈裟的和尚”。

所以,建国以后人们抓住他政治上的错误大加挞伐,给他戴帽子,不准他发表文章(一度只能发表与鲁迅有关,其他文字皆无人敢发表),否定他在文学上的功劳,这是严重失之公允的。

6,对周建人的评价?对于这个人,我至始至终没有好感。

原因有三个:第一,他对他的家庭没有付半点责任,一点都不爷们。

他的母亲是他两个哥哥养的(前期大哥出钱,二哥出钱又出力,后期几乎全是二哥供养)。

他的老婆羽太芳子以及芳子所生的孩子也是他二哥供养,他不仅不负责任,还在外面改个名字找小三,以为别人不知道。

最后把别人的肚子搞大了,生了个孩子,又没有能力抚养,还要大哥鲁迅出奶粉钱,实在是可鄙可恨。

第二,他在小时候,二哥给了他那么多帮助,给他钱花,赠书,帮他改稿子发表,助他出国留学,甚至在他春心萌动的那几年,睡的还是二哥的妻妹,但是他似乎一点都不感恩

在建国以后,哥哥成为“政治贱民”了,身为高官的他竟然都不去看他哥哥一眼,仅有的一次看望还是在当时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要求下才跟着去的。

他之所以不肯帮助他哥哥,恐怕也是出于“亲君子,远小人”考虑,怕的是跟哥哥惹上关系,影响自己的声誉。

第三,在那样一个颠倒黑白的混乱年代,成千上万的英雄受到了冲击,甚至倒下了,老舍,傅雷,甚至包括叶圣陶,而他竟然没有不受一点影响,不降反升,官位越做越大,实在让人费解。

他在建国以后,靠着大哥的面子扶摇直上,1954年当选教育部副部长,反右时荣升浙江省省长(原省长沙文汉因划右被开除党籍,撤销所有职务)。

文革时任浙江文革委员会副主任,九大当选为中央委员,70年当选政协副主席,民进党主席,1975年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至1978年再次蝉联此职。

据说当年老江有他养父是革命烈士罩着,还在农村劳动改造了两年,他能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一直实权在握,毫发无伤(据说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去西安“考察”,全城官员出动,规格甚大),也真算个奇迹。

如果要评幸运指数,大概世界上除了他,就只有老毛可以跟他相比。

《鲁迅三兄弟》的确是一本好书,它的内容很全,而且有板有眼有根据,值得好好看。

可惜我看书不仔细,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浅尝则止,所以说不出什么深刻的感悟来。

之所以说它好,还在于他激发了我看鲁迅全集与周作人全集的欲望,等我忙完了手头上了事情,一定找个机会,狠狠的看一看。

下次见。

  〔《鲁迅三兄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200字

俗语说\“少不看鲁迅,老不读胡适\”。

意指青少年读鲁迅会为人刻薄,看来也不尽然。

闲翻《故事新编》,发现该书清新雅致、童趣盎然,十分好看。

  《理水》取材自\“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