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唯美句子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_唯美经典名句

2021-09-07唯美句子

二十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译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二十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三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三十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译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三十二、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三十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三十四、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三十五、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三十六、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三十七、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三十八、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三十九、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四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