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语录大全 > 经典台词

红白喜事知客台词

2021-01-27经典台词

盘子往哪儿端,是一门艺术。

先给最尊贵的客人的那张桌子上菜。

那张桌子放在帐篷的最正中。

喜事一般都是娘家来的人,丧事都是外家的人。

其他饭桌上的人笑着招手先向他们这张桌子上端,可是端盘子的人得有原则。

这一点可马虎不得。

其实,招手要菜的人也是在开开玩笑而已。

快乐的场景为什么要一脸严肃呢

不久端菜的知客就将菜端上来了,具体负责每张桌子的知客负责转菜。

转菜也有一定的讲究,中间放鸡鸭鱼等大盘的菜,中间的菜吃完后,周围的菜依次向中间递补。

这是酒菜,和其相对的是饭菜,饭菜一般是双份,两边对称摆放。

饭菜摆放好后,馍随之也端上来了。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饭量从知客举在手里的馍盘里拿两三个心心相连莹白如玉的花子馍放在自己跟前。

除了花子馍,在丧事上还有血馍,就是杀猪的时候接猪血做成的松软香油的菱形馍。

当然还有包子。

宴席一轮一轮地进行。

第一轮,都是最重要的客人和到得早的邻居。

没赶上的人就在附近三五成群地聊天。

喜事上第一轮,要举行结婚仪式。

主持人都是村上能说会道的文化人。

这时席中的人都停下了吃喝。

听主持人宣布,主持一般都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唱诺。

所有的人都跑到棚前来了。

他们仔细地听着,像秋日裂开嘴的石榴一样甜甜地笑着。

这时,环顾席间,席间的篷布周围挂着客人行来的毛毯,被面等礼物,上面写着客人的名字。

如果是两个客人,便在姓名底下写上“同贺”二字。

各个人喜笑颜开,经历着主人家的喜事。

第一轮宴席还很正式,到第二三轮就变得活跃起来了。

因为远方的客人已经离席,剩下的都是些左邻右舍。

老人,小孩,媳妇,闺女。

真是欢聚一堂。

戏剧性的娱乐也从这时开始。

从今天开始就成为阿公,阿家的,就成了这场娱乐的主角。

他们常常被那些善搞恶作剧的知客弄得脸上抹上了锅底的黑,或者涂得一脸红。

阿公,阿家笑着在乡亲们面前丑了一回。

大人娃娃都乐得合不拢嘴。

看着自己的孩子已经成家立业,看着村中又多了一个新人。

大家都高兴啊

而做父母的一生能真正在村里人面前高兴几回呢

知客们在等其他客人坐完席后另开几桌吃饭。

其间自然又说又笑。

他们吃的真香啊,就是狼吞虎咽也没有笑话。

干活的人吃饭的这个样子才是最美的。

一切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美的表情谁会笑话呢

这一天知客很忙,常常到很晚才回家。

他们真的很辛苦。

他们带给了家里人在过事的主人家所感受到的一切,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这一夜他们要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知客可能还在被窝里,主人家一大早就派人来请知客去吃饭。

这一天,是谢知客的日子,称为吃谢席。

主人让厨师备好饭菜,请知客吃饭。

除了吃饭,主人拿出一些钱,买上一两筐,一大袋花生,瓜子,水果糖等等,分给知客。

大家同乐。

饭后,知客帮主人迅速地拆下过完事的帐篷,还掉借来的桌凳。

知客也把从自己家拿来的锅,水壶和一些零碎东西等顺便带走。

知客的工作至此就算结束了。

弓水街上的人常常说:“一家的事就是百家的事。

”我想,这是不错的。

许多人谈到乡村社会的文化,而知客不也是乡村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吗

正是在这种文化中,孕育了人性的团结和互助。

从我能够懂事的时候起,我就经常去座席。

关于知客,就是我的故乡给我的生活知识的一部分。

每家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知客。

今天,他出现在你家的事上,明天,你就会出现在他家的事上。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谁不经历呢

生活每一天都在改变。

现在遇到红白喜事,弓水街上已经有了专门的人从事与此有关的一切服务。

现在知客再也不用从自己家里拿水壶茶杯,甚至方桌等东西了。

上文提到的每张桌子四个角各放一个水杯变成了每人一个的或塑料杯,还有筷子,也变成了一次性的筷子。

一个健康文明的时代开始了。

我的父亲生前几乎被村里每一家人过事时请去知客,还有和他一样年龄的人。

现在,和我一样年龄的人,早已出现在了每家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