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名言_关于教育家的名言_关于生日的好句名言
17.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标准》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9.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20.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21.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程标准》
22.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23.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4.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2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
2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27.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
28.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
29.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0.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1.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32.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33. 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著名作家 巴金
34.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年第期
35.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吕叔湘
36.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页
37.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 刘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