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名言_关于教育家的名言_关于生日的好句名言
6、 ⊙ 扬雄(前53-后18)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今四川省成都市人。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为中国早期蒙学教材之一。在教育上,他主张人性善恶混,所以强调教育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不仅须博学,尤其在德行上应成为人的表率。提倡多闻多见。主要著作有《法言》《太玄》、《扬子云集》等。《法言》中的《学行》、《修身》等篇,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大略。
7、 ⊙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今浙江省上虞县人。六岁开始读书,八岁入书馆习字,又学《论语》、《尚书》,日诵千言。后到京城,入太学,受业于班彪门下,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他出身寒微,弃官回乡后,即致力于教学和著述。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对世人所共同奉守不渝的五经进行一番虚实是非之辨。其传世著作《论衡》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8、 ⊙ 颜之推(531-约590)字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教育思想家。今山东临沂人。曾先后在梁、北齐、北周等国出仕。他生活于战乱年代,感于当时士大夫子弟的无能、士族教育的腐败,将自己对立身、治家、处事的见解撰写成《颜氏家训》一书,以训诫子弟,也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应及早进行,爱与教结合,严格要求,勤于督导,反对溺爱和放任。
9、 ⊙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居昌黎,世称昌黎先生。今河南邓县人。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曾任过四门国子博士及国子学祭酒。他在任地方官时也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任潮州刺史时,恢复州学,捐俸助学,礼聘学师,促进地方教学发展。主张尊重个性而因材施教,爱护人才而因材施用。他关于教育的精辟见解,主要反映在《进学解》、《师说》等论文之中,其著作经门人编为《昌黎先生集》传世。
10、 ⊙ 张载(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今陕西省眉县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关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出仕不久即告退回家讲学授徒。开拓了北宋时期新学风。在具体方法上,主张熟读成诵、勤作礼记和身体力行、矫恶为善。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正蒙》、《经学理窟》等著作之中,后人编纂为《张子全书》传世。
11、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12、 ⊙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嘉裙年间,曾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政治和教育制度。熙宁年间任宰相后,大力实行变法,推行他的主张。在教育上实行三舍法,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著作在变法失败后多被毁,有《临川集》等传于世。
13、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但他生卒皆于福建,故后人称为闽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当时理学闽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政之余,即从事讲学和著述,先后在同安县学、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福建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等地任教达五十年。生平著作甚富,在教育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有《童蒙须知》、《小学》、《近思录》、《论语孟子集注》、《大学中庸章句》等,这些著作是宋末以后封建学校的法定教科书。他强调读书明理,熟读精思,对后世影响甚大。
14、 ⊙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世称象山先生。江西省金溪县人。我国南宋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宋代理学陆王心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江西贵溪聚徒讲学,在居官时也常进行讲学活动。他的教育主张重存心养心,内求诸己,与朱熹的学说不同,两人在鹅湖之会进行了有名的辩论。其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全集》行于世。
15、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省余姚县人。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是我国宋明理学陆(九渊)王心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仕官之余,从事讲学授徒达三十多年,曾先后主持过龙岗书院、贵阳书院、濂溪书院、稽山书院、阳明书院等的教学活动。其教育思想强调贵得之心,独立思考,不假外求。遗著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16、 ⊙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县人。我国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明亡后即隐居著述。在教育上,他激烈批评科举取士制度,主张学校应成为培养使用人才、传递学术文化和指导社会舆论的机构。其著作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传于世,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